我们为什么反感目的性强的人?

当我看到题主考公上岸,罗列的一张安排表 coder2gwy/issues,目的性很强很有谋略。但我略发觉得隐性的厌恶,一开始我也没什么头绪,所以就想百度、知乎去搜寻也没得到理想答案;也许很多人也没想明白,可能很多人想明白了但没说。

当然也会有人自然应答:“这就是人性,正常的反应啊,过好自己就行了啊,没必要在意他人”。对于该表述,我略有发觉这是没有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的逃避,也不排除他在这一点上相通的可能。

以下我个人的见解,说得也未必到位,毕竟就我自身这一个样本研究对象:

网上不少人说:“总有人活在正确的时间里又做了正确的事”,就比如有关于阶级升跃、人口发展红利话题讨论,而被常拿来进行批判的生于70年代的人。看来占有话语权的批判者与被批判者都有一定的比例基数,在见闻此事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有些70年代的人也一如既往做着底层劳动人民也没大发横财呢?至少我身边的父辈不是这样的;这当然这又涉及到很多因素考量,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之间所涉及的要因又是非常之多的。

建立在相互对等情况下,对与自身价值的获利不公的抵触、否定、不认同

幸运也说不上实力,只能算作事物运作的本分导向。而我们又看到处于同等甚至低于我们水平线的对方,他不劳而获的幸运又肆意妄为的展现成果喜悦又与其自身价值不符,我们接收到此类信息后,所衍发的心理抵触抗拒,再由抵触抗拒带来厌恶,则会产生远离对方或是把握某种机会权益相争谋求对等及超越。厌恶本质是本能的化学信号产生的生理反应,实质是自我保护的过程。这发生动作也仅在一瞬,时间急促也是察觉的难点所在。

当然不同的幸运类型事件,相对待的差异也是魔幻般悬殊,则加加剧了情绪化学反应;有些人的幸运则是潜藏着决策成本的,这点也是不太容易被发现。我们平时也只能看到对方的输出成果,而成果产出的过程却是需要时间发掘和研究的。毕竟这又不是对方私人生活全程录像给我们展现,我们看到的也只是这个时间对方自我展示的一面而已。这也可以说得上“为什么我们要读名人传记或者著作?”的其中原因之一吧,无非就是想全面了解他怎么成功的,并以此为参照好让自己也可比肩及第。

ps:其实社会本身就是不平等,存在一定的阶层高低梯级以及相关游戏规则,只不过很多时候倡导的平等也是量化平等这一概念。

基于自身损失厌恶对他人获取回报成果的价值观,进行抵触、否定、排斥

当我们向往的成事者提供了决策而进行数据分析时,这些信息在我们眼中展现,脑海潜意识也会存有对这一信息内描述的行动过程含有目标导向。此前,所带来的损失厌恶夹杂着不易察觉的后悔情绪,因此大脑的补偿机制使我们感到其的贬义性。我们对含有贬义事物的排斥,进而给出一些失败的事例去辩解这一行为是不对的,给出的论据要因也偏向于单一化,甚至会将自身不对等地放大代表群体进行人身攻击。

比方说,你非常讨厌肆意随地吐痰的人,而他又对你说:“哦?你居然歧视黄种人、看不起中国人,CNM!”,而这就是自身不对等地放大代表群体进行人身攻击。

目的性决策都没有等同于盲人摸象。盲人摸象,虽有目的,但无决策。带有目的性为导向进行的决策所成事的概率显然是要大些的,这点要尤为说明。我能明确这一观点的前提,也是在我阅读了项目管理文稿内容,以及自身投入过年会部署讨论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感悟的。

用现今自身的水平或者某个时间段的峰值替换到此前的真实水平,注意这里有个时间差,我也是思考了较长时间想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自己基于此类事物对自身的美好向往,而幻想穿越,导致变相地高估自身水平,对类比后自身不对等的现状不满,爆发了积压已久的愤怒,再由愤怒上升至嫉妒,这样类比换算下来自然不会承认对方的啦。(^_^)

我目前所做的也无非是了解未知、发现矛盾、改进不足进行自洽的一个过程。最后,附上我对旁亲的口不择言恶言相向的反思图:

20210219212837.jpg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