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标注 第二部分

这也是关于该书笔记的最后一部分,相较于第一部分内容稍少了一些,目前我的摘录总结依旧没太大提升与改善。

所谓爱, 就是在一切现象当中去认识

其实主动了解去认识事物,也是爱自己的一部分,爱其实也包含了爱自己。

在言语上我们常常说:不要跟人谈及他所难于理解的事物。可是,在实际上,我们往往不能自制,完全无益地浪费唇舌,而且感情激动地对那不能理解的人谈着他所不理解的。

有些人为自己而思索。后来,觉得那思想很新鲜,而且有必要,就把它传授给别人。别人又为要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别人而思索。而且,当那些人把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别人的时候,尤其是当人们加以赞扬的时候,就以为自己的思想是真理。

这似乎是一种定论…

所有的人都时常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因而不能把任何人加以否定。有些人,他们在现在的境地,过于隔绝无识,我们只好完全像对待孩子般地去对待他们。即,我们虽然爱、尊敬、庇护他们,但不能够跟他们站在同一水平,也不能够向他们要求对于他们所缺少的东西的理解。但有一件事情使得这样地对待这些人更加困难。那就是:孩子们具有知识欲和真实性,而这些成了人的“孩子们”却缺乏这些东西;反之,他们保有着冷淡,以及对自己所不理解的东西的否定,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

也就是颠覆了他长期生活的认知与理念,我想换做是谁都恐怕难以接受。自信?是指承认错误的自信吗?老实说承认错误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对于表明了自己的信念的人们,最普通的责难就是说他们过着跟自己信念并不一致的生活,因此他们的信念并不真实。可是,要是我们认真地想来,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理解。当一个聪明人发表着跟自己的生活不一致的观念的时候,他会恬然不去注意到那不一致吗?虽然如此,倘使他还是发表着跟生活不一致的信念,那只是表示着:他是个非常真挚的人,他不能不表明自己的弱点,而且,也不会干出大部分人所干的事情,即不会因为自己有弱点就不表明信念。

这倒是“反差”的很好解释,毕竟每个人的个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混杂的,更别说杂糅了一些喜怒哀乐,而这每一种表情都展现了每个人所独特的人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