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谈室约谈的一些想法

在没看到满意度调查,对洽谈室约谈内容的所思感想

主管就财务咨询文件访问权限,我的回复方式欠妥一事约谈我。在主管指明我“找傅工”三字等同踢皮球。把事情一股脑地推到我主管后,我主管实际上还是会叫我去到现场看看情况,于是这样财务会因此联想到我部门的处理问题上经常推拖、反馈慢。若是问题处理不当,他也会留下较深刻的爱推拖、回馈慢、效率低的一个长期负面印象。接着,我主管继续向我点明:在我的立场看来,权限确实是我的主管开的,直接叫财务联系我主管,这没什么不对。那么我先去现场了解情况再反馈到我主管呢?虽然两种方式都能解决问题,但体验上整体、感觉上来说确实要好不少。

听到他的话,我恍然悟到:表面上看是我的一个随意性的处理事务(其实我也嫌麻烦,想偷懒),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的连锁反应。不过我主管也是借着人资新出台的KPI绩效考核关系到发放奖金一事向我说明意会提示的。我主管对我点明这次这么大的意见其实是对事不对人,并不是针对我或他的个人恶意,而是针对部门存在的问题。我沉思了半会确实也是。

我的直觉感受到这次的反馈不同于以往学生时代给教师的刷好评,应该很多具有一定真实性,我好奇又非常想了解他们到底给出了什么意见,于是我向我主管说明想看看他们提议内容;这次绩效考核没有直接公开,搞了一个突然袭击的问卷,次数多了,获得到的真实信息就没像现在第一次搞这个效果那么显著了。

在看到内部满意度数据分析表,我引发的一系列联想

说实在的,看了Excel统计的参与人数,我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与打分的。太过自我了,老实说看到评分我都嫌麻烦,不过说到这话时忽然明白了给评分都是哪些人:

  • 对公司抱有能前景希望的性质的人
  • 公司改进能更好带来业务的人
  • 对自己工作改善,及自己在公司能更舒服地工作的人
  • 自己工作上主要联系的部门进行评价
  • 公司邮箱发来的问卷评分,起码一部分人是带着任务性质的,交卷

员工为部门评分的高低,受这几个方面影响:

  • 各部门的联系紧密程度、人与人的协作之间的契合度(好感度)
  • 个人对一般、良好的打分值衡量
  • 因部门对接人的一些事,导致自己权益受损等不爽不快

看来也不是完全的“对事不对人”啊,至少契合度会深化一层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也不是我主管说的那样中肯;此外,能够给出意见相关部门意见的人的大多数是工作业务紧密相关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是针对问题提出的意见。相对的,具体好评内容较少,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满意”二字,这个嘛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了。

一些看了评分后的杂想

  1. 我发现常与之谈天吃零食的财务部对我的部门评分确实低的不行…荒诞滑稽,一会想到我之前车费报销、无补贴加班争议,确实不太对劲。啊,市场部,其实我应该感到一些歉意,其实我对宣传文员态度一般,她还是依然给了高分。
  2. 老板、领导是很健忘的,对于我们来说 ———— 他只会关心你当前有没有做好,而不会通情达理去理解你为什么没做好的客观事实,说白了没做好,还是你自己的问题。豁~~哦豁~有点玩命卷,拼死为老板做好活的意思🤔。
  3. 这次评分,就以我所在的两人部门而论,其实很多都是为过去所积压下的不满擦屁股,也可能往后真是个常态。老实说我对公司已经失去什么期望,不抱什么幻想。想到主管对我说的:“我们是服务部门”,想到我当时来应聘也是说的一部分侧重说了“SLA服务”,可现在呢?似乎渐行渐远。但实话实说,光靠招一个外包懂服务体验的是无法提升部门好感度的。
  4. 不过当初招我来,其实主要原因是修电话接通线路的,应急。而现在的这些,就是当时长远的以后。我记得鑫鑫说,原话想不起来,大意就是:公司需要新成立一个专业的it部门,为此才加这个职位。所以才有此段前文的感慨吧。
  5. 还有评分低的内因、外因,我自己对此的改善建议还没写,明天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