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常消费反省

5.29 晚上10点

在上篇看上去是最近一月消费行为分析日记基础上,结合现在吃的方面消费,加上早前我在富士康上班,大手大脚买三五件五六百名牌衣裤与鞋子的经历,综合起来一起分析与反省。

先引用上篇日记的两段话吧:

当跳槽带来的工资翻倍,搬家换租到万科城环境还不错的小区,飘飘然,自以为进入品质生活。于是大手笔置换平替到原有的衣架,加购了三箱收纳箱,并且从以前衣品差的工装换成带领短袖。这次商场与网店的购物总和是2046,其中这六点加起来就有了1617了…达到了总和的79%…

再说说我电子产品上的花费吧,MacBook Air/iPad Pro/Apple watch/AirPods2/Apple tag,价格分别是7999/6199/2600/799/159,Mac、iPad、watch三者花费是16828,加上AirPods与tag的钱,总和是17786。

我做这些其实想起来和思想上的矮子也没几分区别,攀比与盲从,加上早期从学生刚转入社会不久,崇洋媚外思想也挺重,仰慕已久的海外名牌终于靠自己的工资能买得起了,那时候也还没国潮一说,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开脱的借口罢;而现在早早变了,国内大部分人其实家庭在老家有车有房已经很不错了,方向已经转向比家境比学校比小孩,而富人出国留学,秀私人飞机赛游艇什么的,远是我们不可及的。所以说我当时的盲从崇拜且肆意挥霍的消费,今天看起来很幼稚。

截止目前,在5月份在三餐的消费上花了1639,零食是524,共计:2163。还有两天就算三餐一月1860吧,62一天平均;零食方面其实也将近20一天了。看了下购买app和游戏花销,没谈恋爱一个人宅家可真是花得多呀,即使是我认为没怎么在这上面花费的五月都花了423块…最后,看一下我记账的年报图吧:

确实买虚拟物品太高了…忽然想到暂时性的不购买游戏的几点念想:

  1. 虽然三体牛逼,我不还不是没看有什么好遗憾的?
  2. 买这么多可我真玩了的又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摆设。
  3. 其实新鲜感过去了,就不想玩了
  4. 还不如把钱用来交友或买水果上

总的来说还是内心空虚,有时太累了,想游戏摸鱼。去年去图书馆、博物馆,还真能短暂填补内心上的无聊与逃避。接下来是痛定思痛的纠正和对问题对策上的实施改进了。真是的,要想打游戏,提前体验下过山车、摩天轮、电影院如何?


5.30 午间

看了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不经感慨这居然是09年的文章的同时,也通过文章了解到消费主义的文化植入,如:双十一/618、1.8财神节、520等等。买家对商品植入背景故事,品牌代言都属于这种。文章最后一段话挺让人值得深思的:

落实到媒介文化上, 我们也要客观地承认媒 介文化为当代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去规范它。无可否认, 媒介文化对消费主义的滋生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商品性特征更是人们对”物的依赖性”的策源 地, 然而媒介文化为当代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快 捷, 其对大众身心的愉悦及其对当代人类社会独 特的审美价值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因此, 我们 应该建构一种积极向上的媒介文化, 用对文化逻 辑的崇拜代替对商业逻辑的膜拜, 打破商业逻辑 对文化逻辑的凌驾之势, 尊重受众的审美与情操, 超越消费主义的钳制, 消解消费主义的神话, 将人 们从对”物的依赖”中解脱出来, 为当代人开展健 康幸福的生活提供富有价值的文化支撑。

感觉上文章最后一段话实际大意:自己起码要有足够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对“物的依赖”认知非常的强,才能不被消费主义钳制。然后是下一篇“消费主义”陷阱:被“精致穷”毁掉的年轻人!,文章以消费行为生动说明了消费主义是什么,然后从消费现象以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去分析原因,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情怀与品质的追求,人与人交往时必要时融入文化圈子之类。再以借贷透支的方式,让我们感受离品质生活,很够去彰显身份象征很近,可望可及,于是消费主义盛行的方案就打通了。

对策长述

摘录“消费主义”陷阱:被“精致穷”毁掉的年轻人!提出建议的几段话吧,因为其实我自己也是被这些话点醒的。

认清自己的核心需求

什么是核心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你进行消费的最初目的。

比如说,你要买个吹风机吹头发,核心需求就是吹干头发,而不是用吹风机去保养头发。

比如说,你要买双跑鞋用来晨跑,核心需求就是适合跑步,而不是这双鞋有多少文化价值。

不要被商家的套路诱导,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来进行选择。

我认为认清自己的核心需求尤为核心。还是用吹风机举例,因为商家会对本就一简单的吹风机,有时画蛇添足添加一些本不属于吹风机该做的事情的功能,这样一个辅助甚至鸡肋的功能,在商场渲染营造的场景下,我们又感受到了这功能的一时便利,怦然心动价格昂贵,但为了品质/舒适化,又似乎这一需求又确实用得着,忍忍便买了;但实际买回来后,实际上使用上,体验也没专门针对保养头发的工具做得更好,使用场景上,由于便利性/非刚需性/效果好坏的因素考量,使用次数也寥寥无几;结果到最后,我们只是为商家新增噱头与营销投入上的溢价收割而买单。

下一点就是作者提出的看清自己的消费能力,把自己的工资减去房租再考虑消费确实是很有效的手段。

认清自己的消费能力

如果你月薪3000,就不要想着买奢侈品,满足自己日常需求最重要。

如果你月薪一万,就不要想着买豪车,住别墅,因为他们是你的工资水平奋斗一辈子也买不到的。

认清自己的工资水平可以承担我们进行什么程度的消费,合理地进行资金配比,是摆脱“消费主义“陷阱的第一步。

怎样算是合理的资金配比呢?

  • 必要的消费。如水费电费煤气费房租等
  • 不必要的消费。如买衣服,外出聚会等
  • 意外消费。比如小病,比如随份子,比如车辆罚单
  • 储蓄。留出一部分钱进行储蓄,用来买车买房或者结婚用。
  • 投资。一小部分钱用来投资,如果没有能力,就选择稳定一些的投资。

引用 消费主义,是如何毁掉美国的八十年代的?两幅截图

还有一篇消费主义的陷阱是什么?(一文讲透,深度干货),也提供了应对消费主义的其他有价值可供参考的思路对策。前两点对比上面几篇文章来说是差不多的:1、价值观异化,2、创造你本不需要的需求。我着重阐述第三点:丧失自我;因为该作者把“丧失自我”剖析得特别明了。

作者从《上瘾》一书归纳三点让用户“上瘾”的模型:触发、行动、奖赏以及投入。再举例出上瘾的例子,引出作者提出的被消费主义控制要点 —— “丧失自我”。这一模型又为何会能够让用户丧失自我,因为快乐,并将快乐进行如下分级(引用原话):

有朋友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就是追求消费的快乐,这不行吗?

确实,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但我想说的是,快乐也是分层级的。

最低级的快乐,是短时间内给你快感和愉悦感,让你爽,但仅此而已,它是一种被动快乐,你无需动脑,就可以获得快乐,而且它并不负责任,并不在乎你的阈值会不会被拉高,会不会沉溺于短期反馈,会不会难以从这种唾手可得的愉悦感里抽离出来。比如长期刷短视频、看直播、看小说等。

高一级的快乐,能够给你提供满足感和获得感,让你觉得每天都有收获,都有所得,没有虚度。最典型的就是学习和工作,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稳步前行。

最高层级的快乐,是给你意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它会让你找到人生使命和前进方向,让你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更好的联系,为你的生命赋予意义。最典型的,就是利他与创造。

作者的对策,考虑到日记的整体观感(虽然看上去已经很乱就是了),我也引用原话吧:

所以,如何抵御消费主义的陷阱?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创造。

创造的快乐比消费的快乐更高级。

因为创造需要你付出努力,你的快乐来源于行动;

而消费不需要动脑,你的快乐来源于消费的对象本身。

一方面,行动的过程,除了带来短期反馈的愉悦感,你还可以收获做成事情的成就感,这是有余味的,会让你在回忆的时候产生快乐;但消费不会。消费就像加了糖的饮料,喝的时候觉得好喝,喝完就没了,不会有任何余味和感受。

另一方面,依赖消费带来的快乐,是不稳定也不长久的,由于消费会不断拉高你的快乐阈值,那些曾经让你觉得有趣的东西慢慢地都会变得无聊,你会需要“加大剂量”,久而久之,你终将会对一切都感到无聊。

还是以短视频为例,市场上是绝大多数的短视频都是娱乐消遣性质的,缺乏实质性内容,你观看的过程,就是纯粹的消费过程,除了增添一些当下的笑料和乐趣,过一阵子也忘了自己看过什么。同时,这种观看视频的消费行为,持续时间越久,越无聊。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产生多巴胺,而创作却能产生内啡肽。

重要的是,前者先快乐后空虚,后者先痛苦后幸福。

更重要的是,前者的快乐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而后者的幸福却可以实现幂函数增长。

所以,创造,才是对抗消费的最佳办法。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抖音、小红书、头条、公众号上经常涌现各种爆款内容,这些内容创作者,就是在用创造对抗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世界,以此获得个人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悟到这一点:去创造,少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好。

而且,有许多素人凭借过硬的内容和产品,纷纷崛起。

或许互联网时代的未来趋势,就是:富人用创造证明自己,穷人用消费彰显自己。

富人用创造证明自己,穷人用消费彰显自己。这段话嘛,对我克制不必要的消费来说,还是挺管用的。没想到文章还科普了一段: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产生多巴胺,而创作却能产生内啡肽;重要的是,前者先快乐后空虚,后者先痛苦后幸福;更重要的是,前者的快乐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而后者的幸福却可以实现幂函数增长。

汇总

开始进行阶段性对策的总结,没想到mba智库-消费主义分析得还挺全的,就当加深认识吧。

  1. 认清自己核心需求
  2. 认清自己消费能力
  3. 快乐也会让我们丧失自我,对快乐分级:
    • 最低级的快乐,是短时间内给你快感和愉悦感
    • 高一级的快乐,能够给你提供满足感和获得感
    • 最高层级的快乐,是给你意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4. 认识到创作与消费带来愉悦上区别:
    •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产生多巴胺,而创作却能产生内啡肽
    • 重要的是,前者先快乐后空虚,后者先痛苦后幸福
    • 更重要的是,前者的快乐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而后者的幸福却可以实现幂函数增长
  5. 自己的一个节制消费的信条:富人用创造证明自己,穷人用消费彰显自己

反复阅读理解吧,毕竟我也是借助文章作者们进行的理解创作,更多的是整理归纳我认为还不错的点子想法,希望能为我所用吧;不!是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