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对于高度倚重修养技巧的国家,我们观察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避免我们对奇怪的修养举止如“全神贯注丹田”产生误解。

美国式的自我修养

相对而言美国自我修养技巧和传统不甚发达,在美国人的观点就是在生活中找到可能实现的目标,必要时锻炼自己达到目标,自我修养仅作为一种技术训练来学习。

  • 美国人自我训练:
      1. 训练社会化;如:“必须睡觉”,“必须吃有益食物”,为适应社会做准备。
      1. 为家庭的自我牺牲;妻子为丈夫牺牲事业,丈夫为一家生计牺牲自己的自由。

美国与其他国关于“为家庭自我牺牲”的信念差异

美国人的“为家庭牺牲”仅是爱、责任和共同生活;寄予希望在后代吧。

在其他文化中是投资、相互交换,或受之于人的等值报偿;父亲对儿子幼年照顾,儿子应在父亲晚年回报。

日本人的自我修养

日本的自我修养与应付考试、找工作的学习完全不同。日本人自我修养分为两类:

1
2
- 1. 培养能力;“训练士兵不睡觉”等,一种个人意志凌驾于客观现实的即视感,精神驾驭术。理论基础在于能改善他本人驾驭生活的能力。
- 2. 圆熟;超越“能力”自我修养之上的“圆熟”;“无我”、“一心”。

圆熟这词有些太过哲学,意义范围太广,我自己也难琢磨,我个人理解就是潜意识做出的行为,自己感受不到,不会有“我正在做什么”的意识,依照心流一体的行动。

日本人自我修养与瑜伽

日本的自我催眠、全神贯注及驾驭五官的技巧与印度瑜伽这方面目的相同,也继承了一些印度用的术语,但摆脱轮回什么的,日本是不接受的。

摘录三段原书内容吧,我也不好表述。

「印度瑜伽是一个极端崇拜禁欲苦行的教派,认为这是一种摆脱轮回的方法。人除了这种解脱(即“涅槃”)以外,别无解救之道。」

「这种哲学在日本并不存在。尽管日本是一个深受佛教影响的国家,但轮回和涅槃的思想从来不是日本人佛教信仰的一部分。虽有少数僧侣接受这种教义,但从未能影响民间习俗和大众思想。」

「同样地,肉体与精神不相容的这一教义在日本也是没有的。瑜伽是消除欲望的方法,欲望寄生于肉体之中。日本人却没有这种教义,认为“人之常情”并非恶魔,享受感官的快乐是智慧的一部分,唯一条件是感官必须为人生重大的义务作出牺牲。」

日本人自我修养与禅宗

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现象,俗称第六感觉。禅宗有点这意思;瑜伽那种天人合一境界,但禅宗的入定却并不想超脱于自身之外。 禅学著作也不承认“入定”除了能培养自我修养能力以外,还能传授别的什么能力。所以作者也在一开始说:“这(禅宗)在任何重视超感觉经验的宗教中都是例外先现象”。

作者认为“主张从内心直接体验,而不是从经典中寻求真理”的冥思、神秘教义会在僧院中流行,没想到是在武士阶层流行了起来。

禅师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的训练,到最后必须对弟子内心意识有用,锻炼意识的自我。想什么剑术家全神贯注站在不断升高的地板,心顺从己意得到了“真知”,而顿“悟”了,不会有眩晕之感或跌倒之虞。

训练肉体的耐寒苦行,意识不到水的冰冷,也就“圆熟”了;在精神上,如果师傅猝不及防敲掉弟子的送到嘴边的茶杯,在一瞬同电击般的感受去开悟。还有就是用公案,自己去解读,重点是不是自己发现真理,而是如何考虑探索真理。

禅宗的公案作为“敲门砖”,日本人的耻感是“一堵墙”,一堵墙上的门,“门”里就是“无我”、“圆熟”的自我境界。一旦顿悟了,学业也完成了,原来当初自己是“咬铁牛的蚊子”,根本没有困境。

“无我”圆熟之境

铃木大拙的话,我看不懂,只能从作者表述进入灵魂的三昧境界的体验表现去了解。浅面的理解,到达“无我”后就克服了之前的恐惧与羞耻感,达到了当时自我的“圆熟”(我倒觉得像是成长)。

「研究禅宗的泰斗铃木(大拙)把“无我”解释为“无为意识的三昧境界”,“不着力、无用心”。“观我”消失了,人“失去其自身”,即自己不再是自身行为的旁观者。铃木说,“随着意识觉醒,意志就一分为二……行为者和旁观者,冲突难免。因为行为者(的我)要求摆脱(旁观者的我的)约束”。因此,当“悟”之后,求知者发现既无“观我者”,也无“作为无知或不可知之量的灵体”,只有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其与皆不存在。人类行为的研究者如果改变一下表述方式,就更能指出日本文化的特性。比如,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去观察自己的行为,注意别人的评论并据以判断自己的行为。作为观我者,他极易受刺伤,而一旦进入灵魂的三昧境界,他就消除了这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心性已修养成功,就像习剑术者可以毫无畏惧地站在四英尺高的柱子上。」

作者这句话很关键啊,原来如此,“无我”的目的,就在于对有限美的明晰而不受干扰的感知;或者说,是学会调整手段与目标,用恰当的努力达到目的,不多不少。

「日本文化反复向心灵深处灌输谨小慎微;而日本人则反驳道:当这类心理重负一消失,人的意识就进入更加有效的境界。」这句话应该是某种层面达到无我境界后说的。

“无我”在被军国主义的影响下,就成了决心赴死以报天皇的大义。发誓把自己的身体“变成硫黄岛上的一抔土”,决心“与缅甸的鲜花一起凋落”等等。

最后,作者为了弄清日本自我修养的哲学意义,决定从民族的育儿方式开始入手,在前面都是对成人层面描述,现在从育儿方式着手就会有更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