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否定了我们以往对日本人的印象先入为主的设想日本小孩也是那种谨慎自制的训练。日本的人生曲线与美国正好相反,呈“U”字形曲线,童年和暮年有最大自由和任性。结婚前后自由度降至最低,贯穿着这个壮年期;美国人生曲线是孩童时期为严格时期,随后日渐宽松。无论美国还是日本的人生曲线,其安排都确保一个人都在参与该国文化。
日本人在育儿中体现
生儿育女的观念:延续血脉传承,妇女也会在家庭有一定地位
育儿方式:
- 学龄前的儿童相互之间毫无拘束,入学后开始纳入谨言慎行”“知耻”这类责任的生活模式,也常受到讥讽式教育,在少年时开始背上“名分的义理”。
- 女孩的差异在于打扮,下厨、茶道等技艺来学习伺候丈夫。
- 性方面:到艺伎馆学习色情艳事,到咖啡馆去看男女怎样亲昵
作者从小孩教养中察觉到日本人的人生观具有两面性起因:
- 幼儿期的特权骄纵始终保持着“不知耻”,这是“天堂童年”;加上日本人传统观念的“人性本善”也很容易把自己的道德建立在极端的观念上。
- 以及人人都有“佛种”,死后成神这种观念会致使他们固执,是愿意干任何工作而不顾自己的能力是否相称的思想基础,他们敢于坚持己见,这种自信也会使他们狂妄自大。
日本男子行为的矛盾性是日本儿童教养不连贯性造成的,我的理解是两层断崖式的不同体系的知识糅合。
种植的菊与信仰的刀
至于作者说日本人一向以观樱、赏菊等陶情于自然乐趣闻名,又不像充满矛盾和侵略心理的民族应有的活动。我想说应该是幕府时期武士阶层风雅艺术的发展所至吧,欣赏大自然也许其实都是人类共有的。
作者也点明日本人战败后正在追求民主,摘掉烦苛的规矩后是何等兴奋。作者用杉本夫人欢悦纯真将打理菊花的线圈摘除的事例作为类比。
在向更大程度精神自由过渡时,借助两三种古老传统保持平稳。如“自我负责”精神,把身体比做武士佩刀,擦掉身上的锈,保护刀的光洁。日本虽已经“放下刀”投降,但在日本意义上,他们还是继续不让刀生锈,保持心目中刀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