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男室友讲述自己的经历,另一位女室友作为倾听者的角色,以经历某些相似事件的过来人身份答疑解惑。在【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上,他们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我们的爱】的话题上,室友们的看法和我几乎相左,但逻辑上其实又能解释得通,这就可以为我打开另一种思路。
书吧、星巴克、图书馆综合比较
总评:书吧更适合带小孩,星巴克和肯德基差不多;其实,图书馆还是看书与思考的最佳的选择。
解读网文《杨绛:人生的三次觉醒》
说是解读,本质上更是一种分析吧。 主要是洞见 -《杨绛:人生的三次觉醒》第一段,作者就隐晦的夹带私货,给人看起来像是杨绛本人的观点一样。所以我才想要分析分析。
杨绛先生百岁那年,曾接受一次采访。记者问她:“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实现自我价值?”杨绛先生回答:“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在这复杂繁芜的世界里,庸人甘于沉沦,强者寻求自渡。一个人只有不断淬炼、沉淀,变成更好的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才会奔你而来。
加粗的这段文字,没加上“我认为”,输出这么一段有哲理的句子,这是杨绛的观点还是你作者自己的观点呢?
媒体老是不把话说清楚想搞大新闻
标题(知乎问题)乍一眼看上去,还真以为是美团/叮当买药不能用了。
iOS待办事项与日历
系统自带的待办事项确实好用,在待办时间的跨度上也可以选择很长,也就是几月几年之后。不能说这功能不好吧,但也让我有些混淆了苹果基于哪些逻辑去设计日历、待办事项的。我也是最近琢磨整合日历/待办事项这一事儿才知道的。
昨晚饭后我与室友们的一次谈天
昨晚饭后我与室友们的一次谈天,话题:1、表示同事遮遮掩掩不老实的心理状态,2、个人情感上的选择问题。
我不知道是不是在购买焦虑券?
老实说,就《经典日漫的政治学分析》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部作品买来确实挺值。我没想到还能通过历史大背景来分析作品风格,作者描绘的漫画,在潜意识中有透露着什么。以往我看漫画,无非就是“美少女”、“异世界”、“日常”就这些,图个乐,没去多想。哪怕是《命运石之门》,我也只是在剧情上惊叹:“曲折离奇,感动人心”。
如果是其他作品呢,如果是四五八百,配上对我足够的嘘头的关键词,如:“十年经验,三年打磨”、“全网热销”、“7天让你认清经济学/心理学”,这和恰烂钱的引导同学分期贷款的培训机构“从入门到精通”也没几分差别,如今看来简直是笑话;不过,经济/心理/社会学,确实是我所感兴趣的,也是我欠缺的,但仔细想来又值得购买吗?
还有App Store动不动就是198、258rmb的app,买了体验后确实新鲜感大幅降低了,还有就是和app故事宣传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买了即亏,帮助极为有限,甚至忽略不计。这个问题是否值得反思呢?
珍大白好几百的课如同App故事中宣传给你赋能、价值198的app,如出一辙。所以我就先不交智商税,看看网页上一些相关珍大户的评价。风评确实不怎么好,许多网友回应:“她就是一卖课恰饭的”。按理说,我吃过这类不少的教训了,怎么却还是陷入了这一陷阱漩涡中去的呢?
入职一两天闪离职的原因分析
入职前谈拢了薪酬,一般到岗的第一天,先看公司及所在部门办公环境,再适应岗位工作与上下班打卡,基本也就差不多了;可有个问题以前我一直没搞懂,但心里一直存有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入职一两天就立马跑路了呢?
再除去个人能力问题外,对公司的一些方面表现进行分析,这很值得细细琢磨。(我现在才反应过来!)最近我的思考能力感觉上是退化了,需要借助朋友、网页的帮助下才能整合出意见,自己呢,死活想不出一两条原由,真是可怜。
已知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才了解公司体现业务低迷的动作
在疫情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利润走低/生存难/倒闭,对我而言没有一丝感觉。一如往常,该上班,上班,该老板发钱领工资,领工资。就处在这么一个状态;业绩大幅下滑是我从国内及海外销售大家共同所说的,所认同的。而我呢,却没有任何明显感觉,只是从商务口中说:“一个季度下来都跟单很少”,才察觉公司业绩滑坡了。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年终奖被削减成了1/2,所以也开始让我有了一定的警觉意识。
怎么说呢,在更早之前,好像那个时候业绩下滑的风声还没出来,只是偶尔有些业务感慨客户没以前那么好拉了,公司开始频繁调整部门架构,我当时还不太懂为什么,也没想这么多。有一天我主管跟我说:“最近会上IT新系统,到时候会招一个管我们的部门负责人。同时,老板将沙盒审查这项工作给到我们,所以你需要学习及了解一定的研发基础知识,来做代码/图纸外发的审查准备的工作。”,我当时还以为当担重任的时候到了,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是业绩开始下滑时,精简人力成本、老板嫌工作不饱和,让我打打杂。
就“崎本的店”为国产牌的质疑
在此之前,我用网页查找了相关注册“伏见桃山”品牌奶茶店的餐饮企业,以及部分自媒体文章披露啥的,确定为国产。所以经历过此类事件,以及面包店面与生产产品努力包装成日式日本原厂,也让我对崎本面包店也产生了怀疑。这事也向我朋友提了一嘴,朋友提醒我,并表示:从名字、注册地址来看假洋品牌是没啥意义的;因为所有外企进入国内,都得找国内公民担任法人,在国内开一家分公司才能进来。
然后我百度“如何辨别假洋牌?”,并搜寻了一些条目文章,这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对大众知晓的假洋牌如”达芬奇家具“、”法国合生元“的复读及批判,但没教识别方法。这不是我想要的。不过,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文章,确实管用: 普及性讲解:新风系统真假洋品牌鉴定方法,准确度高。 - 重庆圆叶的文章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