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亲面谈的感想

# 第一次家长面谈相亲经历

家长的女儿看起来不怎么说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实”、“内向”类型的。但女方家长态度很强势,目的也很明确:女方家庭需要一个能给女方稳定、可靠、有安全感的男人,那么就要男方自己做到自强自足,每月都有足够的盈余,不依靠父母交付彩礼钱、房子车子的首付钱、并且能够养活家人的独立经济体。

女方家长不喜欢没有存款盈余的男人,因为没有存款盈余的男人不会给也不能给双方的家庭带来幸福。女方家长还额外强调,双方之间,并不指望女方家长出钱,而是靠自己走下去。而我自己呢,积蓄可以说是分文未存,还有一个月的房租未结清。于是在当时面对女方家长的质问,我显得底气不足,一直没有回答女方家长的问题,只是一昧地点头“是是是”、“嗯嗯”、“说的对”,完全没有勇气大胆去追求相亲对象。

所谓的听话,难道就相当于做家长主导意志之下的傀儡吗?难道我是在娶“丈母娘”?我这是要养个祖宗在家吗?不过,女方家长的话并无道理,而是相亲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我显然是相亲男角各方面资质在劣势的一方。有一定的积蓄在谈判的过程中也会占主动地位。

以下是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和讨论:

# 宏观层面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变革释放了计划经济 下被压抑的经济活力,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国企和政 府负担,原先由国家托底的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 均被部分或完全甩向市场,由个人埋单。层层重压之 下,无论是羽翼未丰的青年,还是他们即将步入老龄 的父母,都对未来生活充满焦虑感。在重要公共产品 的缺失下,人们不得不回归家庭寻求庇护和分担。(秦晨, 2017,p8

将青年择偶行为置于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大 背景中考察,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条件”随 着社会变迁愈加重要。改革开放后,首先是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继而发生中国社会各阶层 的进一步分化,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房价的飙升,阶层壁垒日趋固化,青年一代向上流动的通道日渐逼仄。另一方面,就业不足和以往社会福利的市场化,又造成普遍的阶层下坠恐慌。这两股合力不能不对社会成员的择偶行为造成影响 :婚姻不仅是两情相悦的自然结果,更是巩固男女双方阶层地位的利器。(秦晨, 2017,p9

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社会转型进程,构成了理 解当代中国青年边际人格的主要背景,也是“中国式 相亲”兴起的现实土壤。当某种个体选择成为普遍行 为,它的背后一定存在结构性力量的操控。长辈代理 择偶看似青年和父母的问题,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 症。既然这种现象更多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等 宏观因素,结构性的改善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秦晨, 2017,p9

# 微观层面分析

彩礼一开始做为相当于新娘劳动价值对女方家庭的经济补偿,不过现如今却成为了货币支付与代际剥削的手段。2 “彩礼”作为男方的价值付出,也隐蔽的蕴涵着社会达尔文主义。

每个家庭的要求可能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主流的家庭观点都认为,彩礼和房车首付钱是必要的,何况中国的房地产还有烂尾楼的风险,这不是孤例,而是遍地都是,可如果我不参与这游戏,等于就意味着弃权这“相亲游戏“。可是如果我有这首付资金,那么我也有一定话语主动权。

说一些题外话,我在看过“北外乔木 (opens new window)”、王懿 (opens new window)的一些事,也不由得感慨:想要润到海外定居生活,做为一个基层且平凡的家庭,起码得是两三代以上的人努力,为后代留有足够的积蓄才行,并且保证你的后代不出什么大错,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蛮难的。

# 参考文献

[1] 秦晨,“边际人”及其“中国式相亲”—转型期中国青年的婚恋观与择偶行为,p8,9, [M]中国青年研究,2017(7)

[2] 马晨雨,女权主义的中国式困境 ——基于知乎平台“田园女权”问答的主题分析,p29, [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5)